標擔保注冊是應商標申請有風險這一痛點而生(風險是血本無歸的那種)。多數代理公司的產品經理,在打磨這款產品時,都會主打“不成功就退款”的賣點。
有些申請人或許并不在意錢,但注冊失敗還能還本,的確是不小的誘惑。于是前去一試,結果……呵呵,你懂的。
既然是擔保注冊,首先想:拿什么擔保?按此標準,小編把提供商標擔保注冊的公司分為三類:沒有擔保的擔保注冊,有前提條件的擔保注冊,完全的擔保注冊。下面搬開揉碎講。
沒有擔保的擔保注冊
這類服務往往會被描述得天花亂墜,而對細節避而不談,或模棱兩可。但就其所提供的實際服務來說,擔保注冊與普通注冊別無二致,不同的只是名字而已。
商標在提交注冊申請之后,無非過與不過這兩個結果。通過了,擔保注冊比普通注冊多花錢,往好了說是買了個安穩,往壞了說是被坑了還叫好。然而一旦不通過,可就真的是惹上了一場大麻煩。
商標駁回和商標異議是商標注冊申請的兩大障礙。但商標被駁回或被異議,并未宣告注冊申請的失敗,因而在這樣懸而未決的情況下,代理公司不會給予退款。
假如你選擇放棄,這意味著自行放棄了退款。假若繼續走案件流程,則需再次支付代理費用。此時,不論最后結果成功或者失敗,代理機構都已經賺到錢了。因為商標案件的代理費用要遠高于商標申請注冊的費用。而且,注冊失敗退回的很可能只是官費600元。
在現實中,有的申請人會選擇其他的代理機構做駁回復審與異議答辯——讓A機構做擔保注冊,讓B公司代理商標案件。在這種情況下,所謂“擔保注冊”就失去了其實際意義。
有前提條件的擔保注冊
是的,有合作就會講條件。面對愈加同質化的產品,不同的代理機構也在做不同的嘗試,來贏得客戶。因為申請成功對所以類型擔保注冊的影響是一致的,所以,他們的不同主要集中在不通過時所設定的條件上。
提請注冊商標轉讓至代理機構
在商標遭遇駁回、異議,而申請人放棄復審的情況下,申請人需要先將申請中的商標轉讓給代理機構,然后才能得到承諾的退款。
這種做法在一定意義上,是對申請人商標權的一種剝奪。畢竟,商標名稱、設計、創意等費去的是申請人的心血。當然,這也見仁見智。
不保證注冊類別的完整
商標有類別區分,有些商標在申請中會被駁回一些所選的產品項目,剩下的則能通過申請。商標代理機構會向申請人承諾,商標申請不下來會全款退回。但申請人需要接受注冊下來的商標類別不全的結果。一個類目不全的商標注冊下來,理論上是成功了,但對申請人來說,很可能沒什么用。
例如:小王想注冊一個商標做服裝,但申請下來的商標項目可能只有襪子、口罩、眼罩等等類目。
由保險決定責任劃分及賠付
一些代理機構選擇與保險公司合作,推出相關險種,并設定賠付額度。遇到駁回、異議,或商標注冊失敗,需要由第三方保險公司來分析、劃分責任,而后覺得是否賠付。從而劃清了申請人與代理機構的直接沖突。
但小編的疑惑是:商標代理機構作為委托方,在商標申請中唱的是主角兒,申請人需要承擔怎樣的責任呢?此種模式創新很足,但如何尋找一個平衡點就顯得至關重要了。
看完全的擔保注冊
沒有遺漏的話,很抱歉,市面上還沒有提供完全擔保注冊代理機構。如果你聽到或者見到,那種帶有“貼心服務、至尊享受”色彩的宣傳,千萬不要信,至少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來。因為那很可能是個全新包裝的舊陷阱,畢竟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。
此外,作為申請人也要明白三個既定事實:
一、商標注冊申請一定是有風險的;
二、商標注冊申請失敗,官方是不會退還官費的;
三、商標代理機構是要賺錢的。知曉這些客觀存在,更有利于我們排除價格干擾,評估不同代理機構的服務優劣。畢竟,商標順利地拿到手才是最重要的。
培養一雙慧眼,做明智的選擇
結合以上服務模式,一些代理機構是在跟申請人玩一個概念游戲。即:如何界定“成功”的概念。代理機構認為商標遭駁回、被異議只是挫折,申請人則會覺得這就是失敗了。再則,可能就要講條件了,不一而足??傊?,要得到好的服務,肯定得付出代價。
因而,在沒有更好的擔保注冊服務出現的時候,小編個人建議選擇普通注冊為好。商標注冊申請的流程,決定了它制定標準化服務的空間會非常大,但同時基本服務卻并無二致。過于糾結附加服務內容,不免本末倒置。